1.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是因为其中主要含有
A.氧化钙 B.碳酸钠 C.氢氧化钾 D.氢氧化钙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78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2NA
B.常温常压下,16g O2与O3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CCl4中含有5mol的原子
D.1.00mol•L-1Ca(NO3)2溶液中含有的NO3-离子数目为2NA
3.在无色透明、与铝反应生成氢气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a2+、HCO3-、NO3-
B.K+、Na+、SO42-、Cl-
C.Fe3+、K+、SO42-、Br-
D.CO32-、K+、Cl-、NO3-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和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2H++CO32-= CO2↑+H2O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 Ba2+ + OH- + H+ + SO42- = BaSO4↓ + 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醋酸:HCO3-+ CH3COOH = CH3COO- + H2O + CO2↑
5.下列溶液中的Cl-物质的量浓度与50mL1mol•L-1 AlCl3溶液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A.150mL 1mol•L-1 NaCl溶液
B.75mL 2mol•L-1 FeCl3溶液
C.150mL 3mol•L-1 KCl溶液
D.75mL 2mol•L-1 BaCl2溶液
6.鉴别 K2CO3 和 NaHCO3 两种白色固体,有 4 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
A.分别取等量固体在试管中,加入同体积 1mol/L 的盐酸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浑浊
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 Ba(OH)2 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 BaCl2 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蒸馏烧瓶溶液中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将标准状况下密度为ρ的a L HCl(g)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盐酸的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