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分)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A
B. 1L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 数目为0.1NA
C. 1molK2Cr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 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 NA
3.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4.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
A. B. C. D.
5.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W
X Y Z
A. 原子半径:W﹤X
B. 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 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Z﹤W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ZnSO4+Cu
B. 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C. 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 ==2Na2O+O2↑
D. 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Mg(OH)2+2FeCl3 =2Fe(OH)3+3MgCl2
7.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8.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 HCl气体分子在 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