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仅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1811年提出分子学说,系统地解决了在物质组成和原子量测定方面存在的混乱问题的科学家是( )
A.英国科学家波义耳 B.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C.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2.某化学教师为 “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发生的反应为2Na+Cl2=====点燃2NaCl
3.查阅资料发现,金属钠不仅跟氧气和水反应,还能跟多种物质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的反应,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它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用不到的是( )
A.分类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4.下列关于金属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
B.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备用,剩余的金属钠不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C.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多量的金属钠一般用石蜡油封存
D.钠和钾的合金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5. 下图是一种试验某气体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中B为开关。如先打开B,在A处通入干燥的氯气,C中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当关闭B时,C处红色布条退色。则D瓶中盛有的溶液是 ( )
A.浓硫酸 B.饱和氯化钠溶液
C.浓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悬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