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共12小题,每小题5.0分,共60分)
1.为了避免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2+2NaOH===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由amol NO、bmol NO2、cmol 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L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答案】B
【解析】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氧化钠与氮的氧化物反应生成NaNO2,Na原子与N原子是1∶1的关系,所以NaOH的物质的量等于N原子的物质的量,amol NO、bmol NO2、cmol 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N原子的物质的量是(a+b+2c)mol,所以氢氧化钠的浓度是 L。
2.下列变化属于漂白性的是( )
A. 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乙烯使溴水褪色
C. Na2O2使无色酚酞先变红,又褪色
D. SO2使NaOH酚酞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乙烯使溴水褪色属于加成反应;Na2O2使无色酚酞先变红是因为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NaOH显碱性所致,又褪色则是Na2O2或H2O2的强氧化性,导致褪色,这种强氧化性导致的有机色质褪色可称为漂白作用;而SO2使NaOH酚酞溶液褪色则显示了H2SO3的酸性。选C。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二氧化氮能使织物褪色,对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B. 纯碱是制作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 “水滴石穿”是因为CaCO3与CO2、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 因为氨易液化,在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可作制冷剂
【答案】B
【解析】A项,二氧化氮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把织物的分子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