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铜盐
B.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也适用于分离KNO3和NaCl
C.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 用”,其 中的“石灰”指的是CaCO3
D. 《本草经集注》有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
【答案】B
【解析】
A.曾青涂铁是一种可溶性铜盐的溶液放入金属铁得到金属铜的过程,“曾青”是可溶性铜盐,选项A正确;B、《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蒸馏,但分离KNO3和NaCl必须用重结晶,不符合,选项B错误;C.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碳酸钙,选项C正确;D、利用了钾的焰色为紫色,钠的焰色为黄色进行区分钾盐和钠盐,选项D正确。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现象,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
A. MFe2O4表现了还原性
B. 若MFe2Ox 与H2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x=3.5
C. 在该反应中每有1molNO2的废气被处理将转移电子数4NA个
D. SO2的还原性大于MFe2Ox
【答案】C
【解析】
【详解】A. MFe2O4与H2发生反应变为氧缺位铁酸盐MFe2Ox ,在该反应中MFe2O4被还原,作氧化剂,表现氧化性,选项A错误;B、流程中是MFe2O4与H2发生反应转化为MFe2Ox ,选项B错误;C、在该反应中每有含1molNO2的废气被处理生成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