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B.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 《本草纲目》中“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D. 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答案】A
【分析】A.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前者需要加热,后者常温下反应;B. 石灰石加热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C. 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现象不同;D. 得铁化为铜,均发生置换反应。
【详解】A.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前者需要加热,后者常温下反应,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A项错误;
B.石灰石加热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项正确;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利用焰色反应可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C项正确;
D.得铁化为铜,发生的是置换反应,均为湿法炼铜,D项正确,答案选A。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 5.6gFe与稀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D.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