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描述内容所做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描述 分析
A 《本草纲目》中“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 所描述之物为K2CO3
B 《新修本草》对“靑矾”的描述:“本来绿
色,…….正如瑠璃……烧之赤色……”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
指干馏
C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 司南中“杓”的材质为Fe3O4
D “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其中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答案】B
【解析】A. “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以水淋汁”,说明该成分易溶于水,“洗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能洗去油污,发面,能作为发酵剂,排除KOH、KAl(SO4)2,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主要为碳酸盐,所以碳酸钾符合,故A正确;B. “烧之赤色”所指的化学方法为煅烧,故B错误;C. Fe3O4具有磁性可以作为司南中“杓”的材质,故C正确;D.所描述的是古代利用蒸馏的方法制作烧酒,故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准确理解古文中关于化学现象的描述,对化学考察的难度并不大。
2.化合物 (甲)、 (乙)、 (丙)的分子式均为C8H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乙和丙两种
B. 甲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 甲、乙、丙均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D. 甲、乙、丙的二氯代物种数最少的是丙
【答案】D
【解析】A.甲的同分异构体除乙和丙外,还有许多种,故A错误;B.甲中苯环与乙烯基之间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所有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平面,故B错误;C.丙中没有不饱和键,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故C错误;D.丙的二氯代物只有相邻、面对角线、体对角线3种,甲、乙的二氯代物均超过3种,故D正确。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