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趋向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内容与旧大纲相比,增加了“了解催化剂的作用”等要求,并且引入了“平衡常数的含义和相关计算”等新增考点,删除了“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的要求,在知识点要求的表述上也有一些变化,主要是更加强调这部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平衡知识一直是高考化学中考查的热点内容,化学平衡问题也比较容易设计出综合性强、难度大的试题。在复习中一是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要理解好化学平衡的含义;二是要注意在做题时总结解题的基本规律,同时也要提高利用这些原理分析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要在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学 会运用平衡的观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体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中均涉及到了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问题,预计在2013年高考中还会有这种题型。
【知识归纳】
(一)化学反应速率
1.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v = △c/△t
2.单位:mol/(L•s) ;mol/(L•min);mmol/(L•s)。
3.相互关系:4NH3 + 5O2 4NO + 6H2O(g)
v(NH3):v(O2): v(NO) : v(H2O) = 4:5:4:6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2.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
【考点例析】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B.难溶于水的物质肯定不是强电解质。
C.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D.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解析:解答本题需弄清两点:一是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二是弄清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的大小,以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
答案:C
例2.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