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重难点专题突破: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Word版含解析.doc
第1章重难点专题突破:2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及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
第1章重难点专题突破:3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规律及其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
第1章重难点专题突破:4 两种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重要方法 Word版含解析.doc
第1章重难点专题突破:5 图解化学键类型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第1章重难点专题突破:6 慧眼巧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doc
示例: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1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①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
②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越难失电子,金属性越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一般来说,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排在后面的强。
(3)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元素金属性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越强。
(4)根据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弱。
【典例1】 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C.氧化性:K+>Ba2+>Na+
D.碱性:KOH>Ba(OH)2>NaOH
解析 A中由于钡的活动性比钠强,所以钡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故A错;B中钡的活动性不如钾且其先与水发生反应,故不能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