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根据14C含量,能测出古代生物所处的年代。14C中的“14”是指碳原子中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质量数
2.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
A.核外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 D.中子数
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 12,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
A.Li B.Si
C.Al D.K
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氟离子的是( )
A. B.
C. D.
6.某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a倍(a>1),则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A.2a
B.a+2
C.2a+10
D.2a+2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1.原子序数在3~9之间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
A.电子层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半径
D.化合价
2.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3.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核电荷数比Y的核电荷数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最外层电子数大
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原子半径大
D.Y的核外电子数比X的核外电子数大
4.关于11~17号元素的性质比较中:
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③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