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范围:
2011淮北化学优质课一等奖
氮 的 循 环 教 案
天一中学 朱 康
设计思路
以社会问题“烧麦秸”为情景背景,以“氮的固定”为线索,追寻植物体氮元素的来源过程中引领学生认识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通过“雷雨发庄稼”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用实验的方法解决学生的疑惑,让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最后用化学的视角审视在氮的固定过程中重要物质。
教材分析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而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介绍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把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身边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2.通过了解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认识氮气的性质,了解氮的固定的相关知识。
3.通过演示实验,了解氮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