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充满矛盾,也处处渗透着辩证法,教师解题教学中如果善于进行辩证思维,常有别开生面之效,下面分几种情况来说明。
一、正与反
一般解决化学问题总是从正面入手,但有时从反面入手更显简捷。
[例1]a克铜可与含b克HNO3的溶液恰好的反应,若a:b= 4:10.5,则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 )
(A)b克 (B)b/2 克 (C)3b/4 克 (D)b/4 克
分析:铜与HNO3反应因硝酸浓度不同,其还原产物也不同,若正向思维,则参加反应的铜与被还原的HNO3之间的量变关系实难确定。反之,若考虑未被还原的硝酸,再进行换算,则问题就迎刃而解。依题意,参加反应的铜为 a/64 mol,起酸作用的HNO3必为 2a/64 mol,其质量为2×63a/64 克,从而可知被还原的HNO3质量为(b-2×63a/64)克,因a:b=4:10.5,即a= 4/10.5 b,代入上式,化简,被还原HNO3质量为b/4 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