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试题——化学(重庆卷)解析版
【名师简评】本套试题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求稳的思想。试题在内容上偏重考查力学知识、化学中的主干知识、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等。 试题难度适中,以中档题为主,层次分明,无偏题怪题。
二、体现了稳中求变的思想。命题的形式灵活多变,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实验沿袭以往的基本模式,一力一电,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在新的物理情景中考查物理中的基本模型、基本的解题方法。化学非选择题考查主要能体现出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如守恒思想,如第26的(1)、(5),第29题 ①;会读创新题,如第27题的教材的氨催化氧化实验的探究。生物新陈代谢部分由原来的非选择转变为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作为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突出实验内容的考查。三、关注热点知识和最新科技发展、兼顾基础知识,突出能力的考查和培养。通过图表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第4、28、 31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1至5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u 40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6分)
本部分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6.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
A.用纯碱制玻璃 B.用煤炭作燃料
C.用铁矿石炼铁 D.用氨制碳酸铵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中产生的温室气体。A项,制玻璃的反应为:Na2CO3+SiO2 Na2SiO3+CO2;B项,碳燃烧可产生CO2气体;C项,铁矿石与C或CO反应可生成CO2;这三项均生成CO2,即产生温室气体。D项,NH3与CO2反应生成(NH4)2CO3,没有产生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