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提出了如下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4)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达到如下目标:
(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掌握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能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3)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4)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联系,能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5)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的关系。
(6)知道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一些特性,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进行分类,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7)了解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8)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9)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10)知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